的建虏八旗,大明内部的问题同样尖锐。

如果大明上下能勠力同心,那区区一个建虏八旗,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,这就是袁可立一直在想的。

可现实却就是那样残酷。

即便是从登莱巡抚离任归乡,可袁可立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辽事,为此在私底下没少跟孙承宗写信。

只是收到的回信,却让袁可立感到无助,感到心悸,这也让袁可立明白一点,镇压建虏叛乱遥遥无期啊!

“卿家觉得想镇压建虏叛乱,土司叛乱,对于朝廷而言当从何处入手?”朱由校撩撩袍袖,向袁可立提出问题。

尽管针对建虏叛乱,朱由校已明确对辽战略,但是在此之前,他想听听袁可立的想法。

毕竟兵部尚书这个位置,实在是太过重要了。

要是袁可立的理念,跟他存在较大偏差,那便是不好的。

若是袁可立的理念,基本跟他是一致的,那兵部尚书之位,在今后的五年,甚至是更久,都将不会再更换!

政策想要得到延续,想要贯彻落实,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沉淀的,更何况是涉及军国大事呢?

“在臣离任归乡后,臣就一直在思虑辽事,对西南土司叛乱想得较少。”袁可立听闻此言,便知这是天子的奏对问询,自己虽被中旨任命为兵部尚书,但如果这场君臣奏对,不能让天子眼前一亮,那他在兵部根本就站不稳脚跟,所以袁可立如实说道。

“仅限于辽事,臣觉得辽地战事不宜拖沓,孙承宗提出的那套策略虽好,是能让辽前稳定下来,确保山海关及京畿安稳,但是对朝廷的负担太重。”

果然。

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扬,但凡是真正了解辽事的,知晓兵事的人,皆知孙承宗在辽的部署是有问题的。

不过话又说过来,站在孙承宗的角度,就他当时所处的局面,唯有这样的策略,方能确保辽前安稳,确保山海关及京畿的安稳。

所以了解辽事的,知晓兵事的人,尽管不完全认可孙承宗的策略,但是也没有加以抨击,继而博取名望。

跟熊廷弼聊的时候,熊廷弼的态度是明确的。

与袁可立聊的时候,袁可立的态度是明确的。

“而想要让辽事不拖沓下去,朝廷首先要解决的积弊,

章节目录